孫稼豪 原創
子平術,即子平格局論命術,是自宋明清以來,公認的主流正宗八字論命方法。
但自從清中期任鐵樵注釋的滴天髓闡微刊行以后,再經民國上海命理三大家的推波助瀾,日主旺衰法論命卻大行其道了,導致很多后學者以為子平術就是日主旺衰法。
至于,為什么近代會流行出現日主旺衰法,個人以為,主要是子平格局法有一定難度,悟性不足,學著學著就很容易跑偏,把子平格局理解成了日主旺衰法,也因為子平法本身就包含了一點點旺衰法的內容。又被任鐵樵寫成書刊行推廣,且因日主旺衰法簡單易學,遂流行開來。
話說,日主旺衰論命法,雖然簡單易學,卻將子平格局的精華部分全部丟棄了。
日主旺衰論命法的流行,其實是對子平格局論命的誤解,從而導致近代以來命理術走入了歧途。日主旺衰法不是命理術的發展,反而是一種倒退。
也因為日主旺衰法的大行其道,把用神這個概念再次搞的更混亂了。
日主旺衰法的用神,一般又分扶抑用神,平衡用神,調候用神。
清中期以前的命理典籍中說的用神,是指子平格局論命法的用神,與日主旺衰法的用神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。
下面要論述的用神,就是指子平格局法用神。
如,《子平真詮》:八字用神,專求月令,以日干配月令地支,而生克不同,格局分焉。財官印食,此用神之善而順用之者也;煞傷劫刃,用神之不善而逆用之者也。當順而順,當逆而逆,配合得宜,皆為貴格。
子平格局說言的用神,因為古書中沒十分明確說用神到底是什么東西,所以導致現代命理研究者對“子平用神”的理解也各有不同。
例如,臺灣資深命理師梁湘潤,就認為,格局就是用神。
《子平真詮》中說的“用神”,從上下文去看,確實如梁湘潤所說,《子平真詮》說用神理解為月令中的“格”,雖然不夠準確,還算是可以的。
但是,《子平真詮》屬于后期子平書,在其他早期子平的大多數命理典籍歌賦中所說的“用”,卻并不是指格局。
例如:《玄機賦》,開頭說:
“太極判為天地,一氣分有陰陽。日干為主,專論財官,月支取格,乃分貴賤。有格不正者敗,無格有用者成。有官莫尋格局,有格局不喜官星?!?/p>
其中“無格有用者成”,這句話說的“用”,如果按格局去理解,從上下文明顯是說不通的,這里的格和用是非此即彼的關系,很明顯不是一回事。
還有《五言獨步》“有殺只論殺,無殺方論用,只要去殺星,不怕提綱重”,這句話,殺,用,提綱都是并列關系,“用”與提綱好像也不是一回事。
《繼善篇》:“人稟天地,命屬陰陽,生居覆載之中,盡在五行之內。欲知貴賤,觀月令乃提綱;次斷吉兇,專用日干為主本。三元要成格局,四柱喜見財官,用神不可損傷,日主最宜健旺?!?/p>
如《四言獨步》:“以月為主,專論財官,分其貴賤,妙法多端?!?/p>
《巫咸撮要》:“看子平之法,專論財官。以月上財官為緊要,發覺在于日時,要消詳于強弱。論財官不論格局,論格局不論財官。入格者非富即貴,不入格者非貧即夭?!?/p>
《三命通匯·論正官》云:“又曰官星不必專泥于月令支辰,或月干,或年日時支干,只一處有,不曾損傷,皆可取用?!?/p>
《金玉賦》:“搜尋八字,專論財官,次究五行,須詳氣候?!薄罢撠敼僦p重,察氣候之淺深,推向背財官之得失,論當生格局之高低?!?/p>
《御定子平·玉井奧訣》:“專執用神,切詳喜忌”一句的注釋為:“凡命必有用神,如用官用財之類乃成格局,有用神則助用神者其所喜,克用神著其所忌。行運吉兇,皆由此斷之”,又有“用神生
時旺之方,當防克制;忌神坐令旺之所,反受刑傷” 注釋為:“言用神無時不當愛護,忌神無時不當克制”,又有“言運雖克日主,而扶其用神,當以吉論。雖生日主,而損其用神,當以禍論。日主之
衰旺為輕,而用神之興廢為重。論命者,當以用神為第一義。論運者,亦視其于用神何如而已”。
《御定子平·氣象篇》注釋:“凡命之所重者用神也。如行運雖值日主絕處,而財官之用神得地,則財官亦助我而吉運矣”,
《御定子平·精微論》注釋:“此言命之所重,在于用神,而不在日主強弱。日主弱而財煞旺,棄命從之,反為貴格。若太旺而無財官,又無食神泄氣,其為貧窮之命訣矣”。
《玉井奧訣》茍判禪僧集注版:“當生身旺之所,或比肩太系用怯弱者,宜凌廢其身之氣,適扶生我之用神,反是則不祥也,凡行運皆以用神為主故也”。
《淵海子平·論八字撮要法》:“用之為官不可傷,用之為財不可劫,用之為印不可破,用之為食不可奪,用之為祿不可沖,若有七殺須要制,制伏太過反為兇,若用傷官須要靜,此是子平萬法宗”。
縱觀上面列舉這些命理歌賦,可知:
子平術之用神即才官。用神即財官的另一代名詞。
用心體悟這些歌賦口訣,自可明白,無需再多言。明者自明。
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歌賦中“用之”這個詞并不等同于“用神”,不可混淆了。
當然,子平法的核心,不光是用神財官,還有臨官之祿,這個以后再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