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方濤
據河南大學,5月2日23時20分許,河南大學大禮堂發生火情,目前火情已被撲滅,無人員傷亡。
河南大學官微情況通報
河南大學前身為“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”,創建于1912年。是在清雍正九年(公元1731年)建立的“河南貢院”的舊址上創辦的,與清華留美預備學校(今清華大學)、上海南洋公學(今上海交通大學)并列為當時全國僅有的三所歐美預備學校。
因此,河南大學大禮堂全名為“河南大學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大禮堂”,坐落于河南大學明倫校區,由許心武任校長期間,歷時三載(1931—1934)主持修建而成,距今已有90年歷史。
燃燒中的河南大學大禮堂
河南大學大禮堂占地面積3932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4687平方米,可容納3000多人,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,是全國近代建筑藝術精品,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走過90年春秋,河南大學大禮堂見證了歷史變遷,更承載了無數人的集體記憶。
歷史洪流中的大禮堂
從戰爭走向和平,90年風雨滄桑中,河南大學大禮堂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書,親歷過一個個值得銘記的歷史瞬間。
1936年夏,河南大學接收南遷的東北大學師生,500余名學生晚上睡在大禮堂,白天和河大學生一起學習。巍巍大禮堂,讓安穩書桌和溫暖床榻有了可置之地。
1937年10月,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河南大學大禮堂教歌 圖片來自河南大學官網
1937年,七七事變爆發后,河南大學成立大眾劇團和歌詠隊,開展抗日救亡宣傳。當年9月,冼星海、洪深、金山等人率領“上海救亡演劇二隊”和賀綠汀、馬彥祥等人組織的“上海救亡話劇一隊”抵達開封,多次在河南大學大禮堂公演,在大禮堂唱起抗日救亡的激昂悲歌,極大激發了群眾的抗日熱情。
抗戰期間,日軍在河南大學安營扎寨,大禮堂被日軍當做馬廄,在此養馬。而大禮堂內2880個鋼架座椅也被日軍拆去用于生產軍火。1945年抗戰勝利,輾轉流亡8年的河大學子重回開封,看到巍峨的大禮堂時,同學們百感交集,潸然淚下……
1950年,在河南大學大禮堂前召開紀念五四青年節大會 圖片來自河南大學官網
消失在大火中的“長者”
作為八朝古都開封的地標性建筑之一,河南大學大禮堂,對無數在此工作、生活的人們來說,猶如一位無言的長者,見證著他們的童年、青春、成長。
1977年,畫家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宏劍,畫家王宏偉兄弟同時考入河南大學美術系。由于父親王守信1959年調入河南大學任教,王家兄妹四人從小就在校園內長大,與河南大學大禮堂有著深厚的情感。
“晚上回家,扭頭看見晚霞中的大禮堂,突然會被它的巍峨與美麗驚呆了?!?/p>
王宏劍贊嘆河南大學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神圣感,頗有“廟堂之氣”,中西合璧的建筑,成為最生動的美學課堂。
“小時候我們還經常在河大校園寫生,線條勾勒出的建筑,美感穿透紙面,撲面而來。我們從河大校園獲得了美的熏陶和啟蒙?!蓖鹾陚t回憶道,他們從小就愛在大禮堂外捉迷藏。孩子們喜歡踩著老式木地板,聽咚咚的響聲,也愛數房頂上的獸頭和屋檐下的廊柱。
河南大學大禮堂失火前圖片
也有網友在視頻號中發出自己與大禮堂的點滴回憶:“我在河南大學出生、長大,生活了18年……每次回家第一次去的地方是河南大學,第一個見面的是大禮堂,我以為大禮堂會一直佇立在那里,就像已經過去的九十多年的時光,大禮堂像一位寬厚的長者永遠等著我回家……那個他看著長大的孩子卻沒能見它最后一面。”
網友紛紛懷念河南大學大禮堂
網友紛紛懷念河南大學大禮堂
河南大學原黨委書記盧克平凌晨2時36分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:今夜痛哭,用淚水撲滅火焰。今夜無眠,心再也無處安放。今夜校殤,猗歟吾校永無疆!!!
河南大學原黨委書記盧克平微信朋友圈發文